本報訊 按照碳達峰碳中和“1+N”政策體系的總體安排,8月18日,科技部、國家發展改革委、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《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(2022—2030年)》(以下簡稱《實施方案》),針對我國各重點行業碳排放基數和到2060年的減排需求預測,系統提出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的十大創新行動。
根據《實施方案》,到2025年實現重點行業和領域低碳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,支撐單位國內生產總值(GDP)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%,單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.5%;到2030年,進一步研究突破一批碳中和前沿和顛覆性技術,形成一批具有顯著影響力的低碳技術解決方案和綜合示范工程,建立更加完善的綠色低碳科技創新體系,有力支撐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%以上,單位GDP能源消耗持續大幅下降。
《實施方案》提出了10項具體行動,包括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科技支撐行動、低碳與零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突破行動、建筑交通低碳零碳技術攻關行動、負碳及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技術能力提升行動、前沿顛覆性低碳技術創新行動、低碳零碳技術示范行動,以及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國際合作行動等。其中,建筑交通低碳零碳技術攻關行動要求,到2030年,建筑節能減碳各項技術取得重大突破,科技支撐實現新建建筑碳排放量大幅降低,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明顯提升。
針對建筑交通低碳零碳技術攻關行動,《實施方案》給出了具體的實施路線圖:圍繞城鄉建設和交通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目標,以脫碳減排和節能增效為重點,大力推進低碳零碳技術研發與示范應用。推進綠色低碳城鎮、鄉村、社區建設、運行等環節綠色低碳技術體系研究,加快突破建筑高效節能技術,建立新型建筑用能體系。開展建筑部件、外墻保溫、裝修的耐久性和外墻安全技術研究與集成應用示范,加強建筑拆除及回用關鍵技術研發,突破綠色低碳建材、光儲直柔、建筑電氣化、熱電協同、智能建造等關鍵技術,促進建筑節能減碳標準提升和全過程減碳。
同時還明確了多項重點研究技術:
光儲直柔供配電。研究光儲直柔供配電關鍵設備與柔性化技術,建筑光伏一體化技術體系,區域-建筑能源系統源網荷儲用技術及裝備。
建筑高效電氣化。研究面向不同類型建筑需求的蒸汽、生活熱水和炊事高效電氣化替代技術和設備,研發夏熱冬冷地區新型高效分布式供暖制冷技術和設備,以及建筑環境零碳控制系統,不斷擴大新能源在建筑電氣化中的使用。
低碳建筑材料與規劃設計。研發天然固碳建材和竹木、高性能建筑用鋼、纖維復材、氣凝膠等新型建筑材料與結構體系;研發與建筑同壽命的外圍護結構高效保溫體系;研發建材循環利用技術及裝備;研究各種新建零碳建筑規劃、設計、運行技術和既有建筑的低碳改造成套技術。
綠色智慧交通。研發交通能源自洽及多能變換、交通自洽能源系統高效能與高彈性等技術,研究軌道交通、民航、水運和道路交通系統綠色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等技術,建設綠色智慧交通體系。
著眼未來,《實施方案》還提到,聚焦低碳零碳技術示范行動,以促進成果轉移轉化為目標,開展一批典型低碳零碳技術應用示范,到2030年建成50個不同類型重點低碳零碳技術應用示范工程,其中包括:
零碳/低碳能源示范工程。建設大規模高效光伏、漂浮式海上風電示范工程;在可再生能源分布集中區域建設“風光互補”等示范工程;建立一批適用于分布式能源的“源-網-荷-儲-數”綜合虛擬電廠等。
綠色智慧交通示范工程。開展場景驅動的交通自洽能源系統技術示范,實施低碳智慧道路、航道、港口和樞紐示范工程。
低碳零碳建筑示范工程。建設規;墓鈨χ比嵝滦徒ㄖ┡潆娛痉豆こ,長距離工業余熱低碳集中供熱示范工程,在北方沿海地區建設核電余熱水熱同輸供熱示范工程,在典型氣候區組織實施一批高性能綠色建筑科技示范工程。
此外,還要求支持基礎條件好的地級市在規劃區域內圍繞綠色低碳建筑、綠色智能交通、城市廢物循環利用等方面開展跨行業跨領域集成示范;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零碳社區示范。在典型農業縣域內結合自身特點,綜合開展光伏農業、光儲直柔建筑、農林廢物清潔能源轉化利用、分布式能源等技術集成示范。 (本報綜合報道) |